跑者收藏:跑步的10大黄金规则!
热爱跑步的小伙伴们,经过对众多资深跑者和运动专家的调研,总结出了10条超实用的跑步黄金原则,涵盖跑步计划、日常防护、赛后恢复等多个方面。赶紧收藏起来,让跑步变得更科学、更健康!
一、速度提升5%原则
每周跑步速度的提升幅度,最好别超过5%。就像跑步专家李教授说的,要是速度提得太快了,肌肉和关节可就承受太大压力了,受伤的风险那是蹭蹭往上涨。好多跑友就是心急,想快点提高速度,结果也不看自己的身体情况就盲目提速,最后拉伤了。
例外:当你适应了当前的训练强度,且身体状态良好时,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,适当提高速度提升幅度。
二、三小时补水原则
跑步前3小时,就要开始适量补水。跑步过程中,身体会大量出汗,如果不提前做好补水准备,很容易脱水。提前 3 个小时补水,就是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把水分吸收了,这样就能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。
展开剩余72%例外:要是天气炎热,或者进行高强度跑步训练,需根据实际出汗量,缩短补水间隔时间。
三、十五分钟拉伸原则
跑步前后,各花15分钟进行拉伸。拉伸能有效放松肌肉,降低肌肉酸痛的几率,还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。跑后拉伸,则有助于消除疲劳,避免运动损伤。
例外:在寒冷天气下,身体肌肉较为僵硬,拉伸时间可适当延长至20分钟。
四、三日疼痛原则
要是连续三天跑步时都感到疼痛,那就得停下休息了。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,说明你已经受伤或者训练过度。此时及时休息,能防止伤势恶化。
例外:若只是轻微的肌肉酸痛,可以通过适当按摩和低强度运动缓解,不必完全停止跑步。
五、赛后里程恢复原则
比赛结束后,每跑2公里,就安排1天恢复时间。以半程马拉松(约21公里)为例,赛后休息10至11日为宜。这段时间足以让身体重聚能量,修复在赛程中受损的组织。
例外:如果比赛强度较低,且你自我感觉良好,可适当缩短恢复时间。
六、温差穿衣原则
当外界温度与跑步时身体的温度相差较大时,要合理选择衣物。温度较低时,多穿几层轻便保暖的衣服,方便根据身体温度随时增减;温度较高时,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,避免中暑。
例外:在大风天气跑步,即便温度不低,也要注意防风保暖,防止感冒。
七、配速呼吸原则
跑步时,呼吸频率要与配速相匹配。一般来说,保持三步一呼、三步一吸的节奏,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,提高跑步效率,还能避免岔气。
例外:在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时,呼吸节奏可能会加快,这属于正常现象。
八、饮食均衡原则
跑步期间,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。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源泉,源源不断地为身体供能;蛋白质则是肌肉的修复师,助力肌肉的恢复与生长;维生素和矿物质宛如精密仪器的校准器,维持着身体代谢的正常运转 。
例外:在比赛前一天,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储备能量。
九、五公里适应原则
添置了全新的跑步装备,诸如跑鞋、运动服饰之后,建议率先开启一段约 5 公里的适应性慢跑。这样能及时发现装备是否合适,避免因装备不适导致受伤。
例外:要是对新装备的舒适度非常有把握,可适当缩短适应距离。
十、睡眠质量原则
跑步训练期间,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。每晚尽量睡够7到8个小时,睡得好,身体才能休息到位。睡眠不足会影响跑步状态,增加受伤风险。
例外:对于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跑者,即便睡眠时长稍短,也能保持良好的跑步状态。
发布于:福建省